Table of Contents
在書店看到這本書,可能會被書名給騙了, 以為是甚麼物理的書,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本探討習慣養成的書。

原子習慣 讀後感
每天進步1%,一年後,你會進步37倍
你是否? 每年年初,我們都為新的一年設定很多計畫及改變。 但最後到年終回頭檢視,到底有多少計畫是有成功的呢? 這數字恐怕是少得可憐吧!
例如: 我每年都說今年希望可以養成早起的習慣,但後來卻因為工作太忙,太累,下班後追劇看手機太晚睡,每天都有各種不同的理由,隔天當然也無法早起。 當然最後這個早起的習慣,一年過去了還是一樣沒辦法達成。
這本書作者詹姆斯.克利爾,從四歲開始打棒球,高中二年級被棒球迎面擊中頭部,傷勢非常嚴重,他要從生活的基本機能學習起,例如練習走直線,經過一年辛苦的復健,他重新踏上棒球場,因為成為職業棒球選手是作者這輩子最大的夢想。他不能被打敗,經過數月的復健之路,他終於回到高中的棒球場上,雖然上場的次數不多,但他仍堅持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很棒的球員。
詹姆斯說來到丹尼爾大學是他人生的轉淚點,他初次發現微小習慣的竟可以產生如此驚人的力量。
詹姆斯先讓自己認真生活回到正軌,當同學們熬夜打電動,他建立起良好的睡眠習慣,每晚早早就寢,在混亂的宿舍中,他堅持讓房間保持整潔,正因為這些小小的改變,讓他找回對掌握生命的感覺,他開始變得有自信,這種感覺蔓延到課堂,他也改變了讀書習慣,大一那年每科成績都很優秀。
所謂習慣,就是被規律的執行,很多時候也是不加思索的行為。
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次
如何建立良好習慣,詹姆斯認為,行為改變的四大法則,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習慣。
法則一提示 : 讓提示顯而易見,運用執行意向,我會於(時間),在(地點)進行(行為)
例如想養成日行一萬步,可以運用習慣堆疊,你可以這樣跟自己說 ,我會在每天晚餐後,到公園散步,一開始只要飯後馬上換上舒服的運動服,加上換好運動鞋,這時你時要出門到外面走走,每天就這樣做,先不用特地要求自己要走多遠或多久,一天接一天,自然而然就的可以達到飯後出門散步的習慣。一天過一天體力漸佳日行一萬步的習慣也就養成了,
法則二 讓習慣有吸引力
誘惑綑綁是讓習慣更有吸引力的一種方法,這個策略是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
例如你想要看Facebook,但又需要多運動
1.拿出手機之後,我會做10下波比跳
2.做完十下波比跳之後,我會瀏覽facebook的動態 (想要)
法則三 讓行動輕而易舉
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至關重要
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環境設計,透過優化環境來讓行動變的輕而易舉,例如決定運動,如果挑選的健身房地點就在你回家的路上,那麼去健身運動的習慣就會很容易融入,因為每天經過健身房就會想,我可以進去運動一下下再回家,然後這樣不知不覺地去健身房的次數增加了,我們知道習慣的養成跟次數有很大的關連,次數越多習慣就會變成自然。
有位研發工程師就發展出一套重整房間的策略,舉例來說,看完電視要把遙控器放回固定位子,整理沙發上的抱枕,下車時隨手將垃圾帶下車。沖澡之前會利用水變熱之前先沖洗馬桶,重新整理房間的目地都是為了下次方便使用作準備。
這樣一來走進房間所有的東西都就定位,因為每天都在每個房間這樣做,所以他的東西都保存的很好,大家都以為他很努力,其實他說因為他很懶得整理,於是每次使用完畢歸位,這樣一來他不必特別花時間整理房間,因為這個習慣可以回饋他很多時間。
這點我在很多成功的人士身上也都有看到,辦公室M同事的位置上東西永遠放得很整齊,每次找M同事要資料,他也能能快速地提供。有次我就好奇的問他,你怎麼這麼快速的找到資料,M 同事跟我說,因為他很懶得找資料,所以每次新資料一來,他就先分類放在固定的位置上,這就是他快速找到資料的秘訣。
我自己也學習把將每樣東西都有固定位置的習慣,這樣一來真的減少了很多找多西的時間。
法則四 讓獎賞令人滿足
某位醫師來到貧民窟,為了改善當地居民皮膚病及拉肚子的問題,其實這只要透過勤洗手就可以改善,醫生發現當地很多人都知道洗手這件事,但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,於是醫生找來寶僑合作,提供當時很高級的肥皂供當地居民洗手,因為這個肥皂洗起來泡泡很多,洗完之後整個手都是香香的,於是居民們都很喜歡洗手,不知不覺之間也養成洗手的好習慣,幾個月後該地區的皮膚病及拉肚子問題減少了60%,經過6年醫師再回到當地貧民窟,發現當地還有95%的人家裡都設放肥皂的洗手台。
這是因為洗手帶來的立即獎賞是香噴噴的雙手,因此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這個好習慣,而且這習慣還可以持續很多年。
結論-原子習慣
習慣的好處是讓我們可以不經思考行事,壞處則在於讓我們不注意微小的失誤,所以我們要隨時的檢視這些習慣,適時的滾動調整。檢視這些舊有的習慣與信念是否仍然對自己有用。
我覺得原子習慣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。推薦給大家看一看,找出其中適合自己的方式,培養好的習慣。你將會受用無窮。
前往博客來購買 原子習慣